更多
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资讯

寻找共识的“源代码”|关于淘词计划的对话

发布时间:2023-08-01 13:50:38 来源:百度新闻

《淘词十码:语言里的中国》,曹轲、王帅、向熹/编著,暨南大学出版社,2023年7月出版


(相关资料图)

曹轲(暨南大学文本实验室主任、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):

千金淘一词 万言书同文

暨南大学文本实验室(Text Test Team Lab of Jinan University)于2021年12月2日成立,随即启动了淘词计划,淘词十篇(码、隔、商、虚、留,卷、诈、社、代、容)于2022年1—10月在《青年记者》刊出,每篇约一万字。

十个词,很多人说是十个字。这是有意挑选的,既是词,也是字,是单字词。而且,既是名词,又是动词、动名词,甚至可以作为形容词、定语、状语来用。

就像淘词计划的作者和他们撰写的词,也是精心对应的。作为文本实验室研究员,他们在各自研究领域都有丰富的阅历和思考,又共同串起了跨界跨学科的词语之网。

千金淘一词,万言书同文。淘这十个词,花掉了一百万,耗钱耗时也耗人。刘禹锡的《浪淘沙九首》第八首讲:“莫道谗言如浪深,莫言迁客似沙沉。千淘万漉虽辛苦,吹尽狂沙始到金。”

大浪淘沙、沙里淘金,淘词就像淘宝,淘的过程很累,但也找到了一些感觉,感受到文本的无穷力量。

“淘”与“陶”不同,就像“雕”与“塑”不同。“淘”和“雕”相似的地方,都是把原有的、已有的东西呈现出来。细究起来,“淘”和“陶”,“雕”与“塑”,两者之间又有不同。“淘”是寻找、清理、呈现,“陶”是土坯、造型、烧制。一是水,二是火。

延长文本实验的思考链,扩展文本结构的覆盖链,挖掘文本应用的逻辑链——从“3T”到“三链”,继续“淘”与“陶”,继续“练”与“炼”。

王帅(暨南大学文本实验室研究员、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座教授、芸廷艺术空间发起人):

定风波

在我做阿里巴巴集团首席市场官的十多年里,我常常想的一件事,想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:怎么让消费者更好地接受更多的新鲜事物?比方说移动支付、购物体验、无人超市。简单来说就是,花很多的钱把一个“理念”推广到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程度。其实世界上很多的品牌,它本身也是一个词,譬如耐克、阿迪、星巴克。

我们用词汇交流,用语言思考。当我们接受一个词,并可以用它来造句、说话、传递信息的时候,它就已经变成了我们大家心中的“理念”。经过所有人这么些年的努力,一些对民生大众有实用价值、能够切实提高生活幸福感、提升社会劳动生产率的“理念”进入了《新华字典》,进入了《咬文嚼字》,比方说,网购、网商、无现金社会。这些词的背后是一整套的概念体系,它反映的是社会、经济、民生、科技的时代跃迁与我们的新生活习惯。

淘词是一个试验场,是一个炼金石,它从一些小切口去看大时代的变迁,又从大文明的进步去看它对时代每一个人的影响。

现在的新词汇,多得我们都要去学习了,而不是身在其中。我们真心想跟大家交流经验,但经验不适用了。我们想回归常识,但是常识不诚恳了。

我本来想去淘词,可是我被词语带着走了。

我努力很多,但还是跟不上这个世界变化的速度。

世界太快了。我的嘴太笨了,我的理论跟不上了。

我努力的结果、效果越来越难以自我界定了。

我的标题用了“定风波”。这是一个美好的期望。

向熹(暨南大学文本实验室研究员、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座教授、广州时间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):

旧法新生 文理交融

淘词计划刚刚开启的时候,我其实有一点担心,因为用一个词概括一个时代,用一个词概括一个现象,在媒体传播中已经用了很长的时间,这是一个旧方法。

随着淘词计划的进行,我觉得可能这个方法不仅没有过时,反而更有价值了。当下的时代虽然已经是看图的时代、看视频的时代、看虚拟场景的时代,但我们依然是用“语言”来思考问题,词汇依然是众多表达形式中最简洁、最有力量的一个形态。而这正是淘词计划的价值所在。

2022年11月,我10天去了5座城市。在这10天中,我切实地体会到“码”的重要性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。2021年12月,淘词计划启动仪式上发布的第一个词就是“码”。整整一年过去了,围绕码不断地产生各种现象,码被不断地叠加新的意义,包括我自己在内的所有人对于“码”都有了更深的“领悟”。

淘词计划以词为统帅,分析时代现实,研究传播现象,至今而言仍是不过时的好方法。事实上,时间网络也深度地参与文本实验室的研究当中,与阿里巴巴的技术相结合,探索技术与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。我们不能因为“文本实验室”叫“文本”而忽略了“实验”,我们一直致力于新技术与传播相结合。科学的研究拉近了文科与理科的差距,使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分界线变得模糊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在研究文字词汇的时候,可以凭借技术工具来呈现社科现象,共同走向星辰大海。

李红(暨南大学文本实验室研究员、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):

词语的生命 生命的词语

词语本身就是人类的一种认知范畴,通过相应的词语,时代的社会结构、认知模式和精神信念被凝固下来。后人在想象这个时代的时候,完全可以通过词汇及其变化的过程来把握。淘词计划完全可以通过某些词汇以捕捉或者记录这个时代,形成比较深入的描述或者阐发。

淘词的方法具有特别的历史性、实践性和技术性。正是通过对这些词汇的历史进行追溯,某些时代性、文化性以及思维性等深层的东西才能凸显出来。中国文字有其独特的意义呈现方式,它是以象形为基础而造字的,有一种“象思维”存在。因而淘词必须要有一定的篇幅来处理词汇的造字逻辑,以此洞察原初的意义结构。

词语总是离不开技术的支撑,正是口语、书写、印刷、电子化以及数字化等技术迭代,导致了深刻的表意方式以及社会实践后果。互联网时代的文字书写,是以键盘、鼠标、字库等方式进行的,它给人类在感觉、知觉、思维等方面带来何种变化,仍然有待研究。

在互联网的快速交流语境中,新词汇往往层出不穷。因为词语的流通需要约定,而互联网提供了词汇快速而大范围约定的可能,且不会导致鸡同鸭讲的传播断裂。技术视觉出现后,似乎占据了传播的核心位置,但文字的地位依然不可取代。相比图像,文字具有更高的清晰度、抽象性和公共性,词汇抵达的是人类最深层的存在状态。

林憬文(暨南大学文本实验室研究员、时间网络研究院研究员)

找到“共识”的源代码

淘词计划是一个“文科实验项目”。我有幸参与了整个“实验”的过程。在项目统筹和编辑工作中,我直观地感受到,语言法则是思维法则的体现,同时语言法则在塑造我们的思维法则,当语言和思维把我们的俗世生活和精神信仰串联到一起,就成了我们共同的生活法则。

知网文理工科全部的文章分为10类专辑168个专题,淘词收获了5类专辑8个专题标签,包括新闻传媒、语言文学、伦理学、法理法史、司法制度、经济理论、医学教育等。

淘词计划的10个词都既是名词又是动词。这10个词,代表10个“共同场景”。《礼记》中有“大同世界”,这是人类的共同愿景。淘词计划是从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的商业世界的碎片现象入手,去溯源、还原人和人的“共同场景”。“淘词”这个“实验”,是对商业社会的现象所反映的人文规律的研究,项目因此也得到了包括阿里巴巴、腾讯、以及众多数据公司的支持。

现在的世界变化速度很快,词汇语言更新传播的速度也很快。一方面算法可能让信息变成茧房,另一方面大数据又会让信息成为海洋,这都给我们的研究带来很多与传统方式不一样的因素。我们需要结合更多的学科,用更新的方法,建更合宜的模型,跟更多的社会机构做更紧密的结合,从最基础、最小、最民生、最真实的碎片着手,以学术共同体的形式完成跨学科的研究,找到“共识”的源代码,和大家一起创造和经历更多的“共同场景”。

刘涛(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、教授):

术语何求?——语言世界里的“爱与意志”

暨南大学文本实验室成立以来,与其说是在“淘词”,不如说是以“术语”为抓手,思考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。这一年,文本实验室启动的淘词计划,上下求索,纵横千里,在浩瀚的语言世界里“淘”了十个冒着热气的术语——“码”“隔”“商”“虚”“留”“卷”“诈”“社”“代”和“容”,从而帮助我们在术语的维度上发现、识别、梳理、洞悉时代脉搏。在“码”那里,我们得以窥视时代前行的尺度;在“虚”那里,我们有理由想象一种生活方式;在“卷”那里,我们不得不追问生命应有的内涵……

实际上,淘词计划并不局限于在术语上做文章,还以“淘词”为媒介,搭建起了科研、教学与社会服务之间的桥梁——推出十大术语的重磅文章,形成乡村振兴调查系列报告,创办新文本训练营,目前正在朝着新文科实验室的方向推进,回应国家重大战略,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新路径和新实践。

一滴水可以映出世界的模样,淘词计划的意义在于,不仅提供了一个由术语组建的话语网络,还提供了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认识之道。淘词计划以术语为关注对象,开启了一场社会实验,由此启发我们思考以下三个问题:一是术语与思维;二是术语与话语;三是术语与安全。

第一,术语与思维。按照认知语言学观点,任何一个术语的意义建立,都存在一个基础性的隐喻结构,即人类是在隐喻维度上认识术语。正如“时间就是金钱”所解释的隐喻结构那样,我们通过对“金钱”的部分属性的选择与强化,投射到“时间”之上,从而形成一种转义生成的认知关系,以建立关于“时间”的理解方式。而作为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,隐喻基于事物的相似性,形成的是一种类比性的联想关系。那么,当我们在认识术语的时候,不仅要关注术语表达了什么,还要从思维方式出发,批判性考察术语是在何种修辞结构中确立意义的,以此打开一个更大的意义世界。

第二,术语与话语。术语是话语的存在基石,亦是话语构成的符号单元。任何一种话语网络的形成及其合法性建构,往往会发明、构造或征用一定的术语——通过对术语的直接生产或意义争夺,将其吸纳到既定的话语结构中,使其服务于话语的合法性生产过程。那么,面对一个术语,一种常见的研究思路便是将其置于一种话语结构中加以考察,既要观察其进入话语网络的连接方式,也要观察其离开话语网络的反连接方式。在连接与反连接之间,一种话语运作的缝合方式被悄无声息地生产出来。唯有如此,我们才能在术语基础上,想象一个更大的话语网络及其运作机制。

第三,术语与安全。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,这里的“安全”具有多重含义,而语言安全则在某种程度上发挥着压舱石的作用。语言作为一种基础性的组织方式,配置了思维,也调和了文化。世界的样子,在语言这里存在一种本体性的显现结构。当前,国家语言能力建设,被推向一个极为重要的国家战略位置。因此,当我们在考察术语的意义系统及其变迁时,同样需要站在语言安全的高度,审视术语本应背负的伦理承诺,即术语安全问题。我曾经写过一篇评论《警惕网络文化空间的“语言腐化”》,也是在关注这个问题。有时候,一个术语的无序化流动、低俗化发展,可能会引发一场猝不及防的生态性、结构性、系统性危机,语言研究应该有这样的自觉和责任。

我一直相信,术语是有生命的,有爱,有欲,在这险象环生的“语言红尘”里,有些术语淡出了我们的视野,只因那些过不去的坎,而有些术语历经沧桑存活了下来,走出斑驳的光影,瞩目远方。淘词计划打捞的十个术语,更像是站在光里的英雄,有前世,有今生,所诉说的,又何止是千言万语。

上一篇:三星PRO Plus SD存储卡评测:表现全能 具备硬实力

下一篇:最后一页